中國網絡日報網

孫靓靓:加快數字賦能,推動姜堰制造向姜堰“智造”轉變

來源:中國新聞日報 發布時間:2024-01-19
分享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産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産業模式和企業形态根本性轉變。産業體系的智能化轉型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的必然要求,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邁上新征程,姜堰區要建設産業興旺的現代化新姜堰,必須将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加快數字賦能,強化智能引領,全面構建起姜堰工業經濟跨越趕超的核心優勢。


一、基本情況




2022年以來,姜堰區以《“智改數轉”三年行動計劃》為指引,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智能制造應用和關鍵技術突破為抓手,持續推動産業結構調整,加快推進産業水平提升,智能制造工作成效初顯。





1.政策支持精準有力


建立完善統計監測、績效評估和監督考核機制,動态調整智能制造、星級上雲、兩化融合等企業培育庫,定期開展階段性檢查與效果評估。修訂《關于激發企業主體活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意見》,對新獲得國家級、省級信息化重要榮譽認證、稱号的企業,分别給予最高50萬元、30萬元的獎勵;對新獲得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标杆工廠等榮譽稱号的企業,在市級獎勵的基礎上按1:0.5比例追加獎勵,鼓勵企業加快實施改造。此外,通過舉辦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研讨會、組織參觀智能車間、邀請專家免費診斷、政策宣講等方式,提高全社會對發展智能制造的知曉度、認知度、參與度。



2.智能應用縱深推進


堅持從“點”上抓單台設備改造,從“線”上抓生産線升級,從“面”上打造智能車間、智能工廠,逐步推進智能化轉型。近兩年來,圍繞姜堰區傳統機械配件制造、汽車零部件、船舶配件、醫療器械、新能源産業等領域,在焊接、堆碼、抓取等工序累計應用工業機器人220台套;累計實施智能化技改項目296個;以龍頭、骨幹企業為核心,加速推進重點領域試點建設智能工廠(車間),累計建成省級以上智能制造示範工廠4家、車間15家,市級智能制造示範工廠5家、車間24家,獲批國家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1個、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2個,開發區創成“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特色産業基地。



3.服務支撐日趨完善


積極引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專業服務機構,華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賽寶泰州研究院等先後落地,在汽車零部件生産線、機器人焊接系統、機器人應用、工業自動化專機及檢測設備等方面形成了多項技術專利。穩步推進千兆城市、萬兆光網和5G網絡建設,加強規劃布局引領,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資源共建共享,累計建成4G基站1632座、5G基站1051座。大力培育企業上雲服務商及工業互聯網平台,與華為雲、徐工信息、金蝶軟件、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雲服務商開展深度合作,大力引導工業企業上雲用雲,326家企業創成省星級上雲企業,中來光電創成國家級5G工廠,太平洋精鍛創成省級5G工廠,太平洋精鍛、中來光電、神王集團、環球傳動、雙登富朗特等5家企業入選省工業互聯網标杆工廠。2022年,華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獲評省智能制造領軍服務機構。



4.企業意願逐漸增強


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培育智改數轉企業508家,實施各類智改數轉項目798個;累計創成國家級5G工廠1家、智能制造優秀場景2個,省級5G 工廠1家、工業互聯網标杆工廠5家、智能制造示範工廠4家、智能制造示範車間15家、省星級上雲企業376家,标杆榮譽創建數量位居全市前列。調研期間,通過與60家成長型以上企業負責人交流,近七成企業表達出有較強的智能化改造意願,另有約15%的企業表示下一步将重點推進智能化改造。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區累計啟動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标企業近141家、通過評定102家,創成省級以上兩化融合貫标試點企業57家。


二、存在問題




1.企業發展路徑有待明晰


雖然對智能化轉型升級有着迫切需求,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企業反映無從下手,具體表現在“三個不”:對“智能制造是什麼”認識不清,往往認為進行了自動化升級改造或者信息化建設就達到了智能制造,重數控設備購買、輕軟件系統配套,導緻大部分設備不能實現自動數據采集。對“智能制造如何開展”方向不明,各級智能制造試點示範項目主要集中在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領域,其他領域可供借鑒的成熟案例較少,多數企業“摸着石頭過河”,缺乏整體規劃,僅僅停留在簡單的“機器換人”。對“智能制造效益如何”信心不足,智能制造整體方案造價不菲,投資回報周期一般在4-5年,姜堰區工業經濟以民營企業為主,中小企業占比較高,智能化升級多數采用自有資金,難以一次性投入,一旦錯試,将面臨“轉型就死”的風險,導緻企業陷入既擔心投入風險、又擔心喪失市場的“兩難”境地。



2.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升


姜堰區制造業企業大多處于産業鍊前端,産業層次偏低,産業結構偏重,多數企業側重技術追蹤和技術引進,偏重于用智能設備生産産品,基礎研究能力相對不足、技術體系建設較為滞後,關鍵設備依賴外購,核心技術難以突破。比如,有的企業精密鑄造成型生産線,全套設備都是來自德國進口;有的企業成套設備組裝零配件,除少量國産化替代外,全部來自日本進口。



3.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


智能化生産工藝的應用,意味着信息數據量的增多以及信息處理要求的提高,但當前姜堰區工業領域寬帶的基礎架構并非面向大數據,不能滿足大量機器與機器、設備與設備的數據收集、傳輸、交互需求,供需之間的矛盾對工業領域寬帶基礎架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原有的智能化應用僅停留在在部分工段、部分車間的信息化改造,“十四五”期間姜堰區将加快建設工業物聯網系統,這将要求在企業與企業、部門與部門、端到端之間,實現更大範圍、更廣空間、更多維度的信息交互,必将給工業企業“兩化融合”和“觸網上雲”帶來新的變化。



4.技術人才梯隊有待構建


由于區域局限性,姜堰區在智能制造方面人才儲備相對匮乏,從企業反映的情況來看,主要存在“三不足”:高層次領軍人才不足,由于姜堰區傳統制造業工藝、工序相對簡單,智能感知與控制、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薄弱,要想突破智能制造“卡脖子”裝備技術,亟待引進一批類似鈞風電控、正帆半導體一樣,具備先進智能制造産品、裝備和技術研發能力的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複合型技術人才不足,企業一般技術人員熟悉工藝流程,但對如何将底層數據融合并進行智能分析缺乏專業背景,而信息技術人員又往往缺乏工程知識的掌握,複合型專業人才較少。實用技能型人才不足,智能化生産系統對操作人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一批在掌握生産技藝的同時,能夠熟練操作各類工業軟件進行柔性化生産,運用物聯網技術、依托大數據進行生産和管理的實用技能型人才。


三、對策建議




現代化産業體系就是要不斷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智能化是激發制造模式、生産方式及産業形态深刻變革的重要抓手,也是産業實現高效率、高精度發展的關鍵。區委提出,要把“智造姜堰”作為建設“五個姜堰”的首要課題,深入推進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智造姜堰”的成功打造,離不開智能制造的廣泛應用,必須以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為核心,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相融合,全力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應用,在更高标準上夯實姜堰産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1.加強示範引領,推動智能制造梯次普及應用


深入推進工業企業“培大育強”三年行動計劃,以“鍊長制”工作為抓手,全面梳理鍊條企業智能制造項目建設需求,在開展單個項目、單個企業試點示範的基礎上,統籌點狀突破與行業提升,探索智能制造區域性發展的有效模式。一方面,以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為重點,積極探索中小企業低成本推進智能制造路徑,遴選一批應用性強、投資成本小的智能制造試點示範項目加以支持,全面推進姜堰區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以國家和省、市級重點項目為抓手,分行業實施智能化改造,支持各産業鍊鍊主企業“一企一策”推動關鍵領域的集成應用創新,建設一批智能車間、行業示範性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标杆企業,選樹一批具有行業突破性、示範性、帶動性的智能化技術改造示範項目。此外,支持各産業鍊鍊主企業開放企業内部和産業鍊上下遊資源,引導中小企業加快“上雲上平台”,融入産業鍊供應鍊,努力“借船出海”,配套提升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水平,逐步推動鍊上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普及應用。



2.突出補短扶弱,夯實智能制造産業基礎支撐


加快構建智能制造生态體系,培育一批本土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提升姜堰區智能化改造“造血”能力。一是支持企業加強自主研發創新,圍繞工業軟件及系統、智能硬件及裝備等關鍵環節,組織開展項目攻關,引導企業以“揭榜挂帥”的方式突破一批技術短闆,支持雙登集團、中來光電等優勢龍頭企業等向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轉變。二是籌建智能制造供應商聯盟,形成以哈工大機器人、中雲智慧等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商為核心,裝備、自動化、信息技術等不同領域企業緊密協同的智能制造合作推進體系,構建智能制造發展生态。三是争創工業互聯網标識解析節點,緊跟“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風口,引導振華泵業、太平洋精鍛等企業争取工業互聯網标識解析節點在姜堰落地,推動标識技術和标識解析信息系統在企業的應用和部署。



3.保障要素供給,構建智能制造良好發展生态


加強頂層設計,盡快出台關于智能制造以及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專項規劃,明晰發展路徑和實施步驟。一是資金保障。積極争取智能制造國家專項資金支持,同時加強工業經濟各項财政資金的統籌,加大對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切實抓好惠企減負政策落實。探索設立智能制造産業引導基金,撬動信貸資源優先向技術先進、優勢明顯、帶動和支撐作用強的智能制造項目投放,降低企業智能改造融資成本。二是數字保障。以新基建産業為抓手,強化工業寬帶建設,加快推動千兆光纖網絡建設,擴大5G覆蓋面,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與開發區、高新區發展規劃有機銜接,提升重點園區信息基礎設施配套。實施提速降費工程,推動企業内外網改造升級,在信息化基礎較好的太陽能光伏、電子信息和人工智能、車船及軌交裝備等重點行業,支持企業提升數據采集能力、網絡互聯能力。三是人才保障。鼓勵、激勵優勢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培養智能制造重點領域所需的專業型、創新型和複合型人才,密切産學研協同。依托姜堰中專及周邊海陵、海安等地高職院校,合作建立一批智能制造實訓基地,從思想認識、管理理念、技術操作等不同維度對企業員工進行綜合輔導,培養滿足智能制造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4.強化載體建設,打造智能制造智力集聚平台


結合自身特點,完善産業規劃,以争創國家級、省級制造業園區為主要載體,推進智能制造相關産業發展。發揮好哈工大機器人研究院、賽寶研究院的技術優勢,全面開展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水平診斷,評估企業當前階段智能制造發展現狀和能力短闆,為企業實施智能制造提供高效的指導和服務,有效化解企業實施智能化轉型、選擇智能制造供應商時,普遍存在的試錯資金、時間成本及路徑風險等問題。支持園區打造專項孵化平台,孵化培育一批智能制造領域的創新型小微企業,同時依托園區内龍頭企業,打造小範圍的工業互聯網平台,為周邊配套企業提供協同設計、生産管理優化、供應鍊管理、制造能力共享、設備遠程運維等服務,推動形成産業集聚融合發展的良好态勢。


  • 作者為中共泰州市姜堰區委書記,姜堰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責任編輯: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