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日報網

王欣:母親•味道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布時間:2023-11-20
分享到:

直到你去了,我才慢慢在生活中體會出“味道”。

我在行走時,看天上的流雲、地上的螞蟻;在做飯時想着蔬菜營養均衡,家人的口味喜好;甚至在閱讀時看到悅心的句段,都忍不住在心裡想起你。

原來你早已把你與我的生活串聯,早已把你經過的“味道”融進了我的生活。我來這世上,與之串聯的一切源自你,也将終生一直與你相依。即便你離開,你一句話不留,卻也給了我所有。這所有是全部融入骨血的關于你的所有;也是你讓我認知和開啟新的所有。

母親,你是我一生寫不好的字句啊!因為你離開,我曾經說服了自己好久.....原諒我,日夜參悟理解生死,但還是會為人間失去你而難過。現在,我隻能循着你的“味道”,繼續努力往前走,并在前行的路上去感悟,你給我的所有。

打記事起,我上學,每天清晨醒來,一睜眼就喊着:“媽媽起床給我做飯”。媽媽的美夢正香,本想惱怒,看我乖乖讀書,就會一邊鼓勵我,一邊加快速度,去廚房忙碌。

中午放學回家時,家家戶戶的煙囪裡袅袅青煙飄至半空,巷子裡飄出飯香,惹得肚子叫得更歡實。呼噜噜一大碗手擀面下肚,幫着媽媽收拾桌椅時,媽媽也不阻攔,一個勁地誇獎我。

我的童年是在父母的誇贊聲中度過的。盡管我膽小懦弱,經常被學校裡的孩子欺負,但在我母親眼裡,我是全村裡最優秀的孩子。

記得,她做飯時,特意讓我在她旁邊說話,其實後來我才知道,她是為了讓我觀察她做飯的步驟,便于我“照貓畫虎”。

到我九歲時,我學習洗衣做飯,腦海裡浮現的全是母親幹活的步驟。我将這份驚喜傳達給母親時,母親笑着說:“凡事,從小做起,慢慢地,就會越做越好。”

“人勤不受窮,人活着不怕慢,我就是想讓你從小就明白,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偷懶。”于是,從小到大,我也學着你的樣子。不管多忙多累,總是把屋子收拾得幹幹淨淨。我早早地學你炒菜做飯,從平常的蔬菜,搭配花樣,炒出家人喜歡的味道,當每個人拿着筷子,歡喜吞咽,自己也滿心歡喜。

母親的贊揚,讓我更加努力。學習之餘,放羊、割草,做起事來學着她的樣子,有模有樣。做錯了,母親也不怨我,還說:“人不怕錯,錯了可以改,隻要努力,就有希望。”

小時候的我壓根沒有想過,一個不識字的農婦,一心撲在莊稼地裡,還要自己辦養雞場,那麼辛苦的目的。隻覺得做母親,實在是件辛苦差事。

長大後聽村裡人說起才知道,在我媽嫁過去之前,我們家是全村最窮的一戶。沒有院牆的門戶,一個寡婦帶着四個孩子,日子窮苦的程度可想而知。母親嫁過去後,父親還沒有從部隊轉業回來,大姑和二姑還沒出門,還有殘疾的小叔需要照顧。母親毫無怨言,開始照顧一家老小的飲食起居,愣是靠自己勤勞的一雙手,一點一點讓一盞油燈都點不起的人家,重新蓋上了房子。

我不知道那些苦難的年月,母親是怎麼一點一點熬過來的。我隻知道,從我記事起,母親總是很晚才睡。小時候家裡的縫紉機整宿地響。過幾天我就會有新衣服、新褲子,盡管是大人的布料,新舊混在一起,但我也萬分欣喜。

夜晚的美好,對于農村婦人來說,就是告别了白日的風吹日曬,可以安心給孩子縫補。我睡好幾覺醒來,不是見母親納鞋底,就是見她在做針織。八十年代的西部農村用上了電,但總是電量不足,晚上九點就自動斷電。家家戶戶備着蠟燭、馬燈、玻璃罩燈。我從形形色色的燈光中,反複能看見母親頭也不擡,隻專注于手裡的活計。

上小學時,我和弟弟的書包、鞋子、鞋墊,還有衣服、褲子,大多是母親熬夜趕制的。

到冬天,幹不了農活的日子,母親就騎車去農場,打聽有沒有能幹的活,打零工。後來,母親買來老母雞孵化小雞,也是從農場主那裡聽旁人閑聊,打聽來的經驗。

從三五隻老母雞開始試驗,把我們家裡的新蓋好的一間屋子騰出來,讓老母雞住進去。燒暖暖的火炕,讓父親把家裡瓦數最高的燈泡吊起來,整夜整夜地守在母雞身旁。直到幾隻小雞頂掉蛋殼,“叽叽叽叽”——叫着脫離蛋殼,母親方才長舒一口氣。

那個冬天,母親身上滿身老母雞的味道。第一次孵化成功的喜悅,大大地鼓勵了母親,後來她買了更多的母雞,随着小雞一窩一窩地出來,村裡很多人都來我家買小雞。後來有更多人學着孵小雞時,母親也耐性地教。等到很多人家都學會孵小雞,我母親又轉變了思路,開始養蛋雞,賣雞蛋。

父親在母親的撺掇下,搭建了雞舍,我們家的房子由原來的三間,變成了六間,牛棚也翻新了一遍。這是一個勤勞女人給一個破落家庭帶來的新生的希望。

為了讓我好好讀書,母親總拿自己的命運作比。

“鄉下女人,沒有更多出路。嫁人生孩子,照顧一大家子。”

“讀書出來,不也是結婚生孩子,也要照顧一大家子。”

聽我反駁。母親說:“讀了書,就開了眼,開眼了,看事情就不一樣了?”

“怎麼個不一樣呢?”刨根問底是我的強項。

“你有做主的權利了呀。比如你自己可以掙錢養活自己,你就能跟你丈夫一樣,在家裡有了說話的權利。”

初中時候的我怎麼懂得那些。可是當母親說出這些話時,我卻不驚奇了。因為在我們家裡,母親雖然大字不識,卻忙裡忙外,事事操心,農田裡來換不來的學費,都靠她做點小生意補貼上來了。

鄰居家隔三岔五為錢打老婆的事,我家沒有;可我家有酗酒的老爹,喝醉酒鬧事,我媽從不示弱。母親是個剛強的人,腦子很靈活。

她剛強的性格,是從我外公那遺傳的,包括她做生意的腦子也是。

我外公是最早跑江湖的人,天南海北的東西,帶回去,放在家裡賣,慢慢地有了自己的鋪子,然後我媽媽和幾個姨媽都跟着學做小生意。正是靠着母親邊倒騰小生意、邊養豬,父親在忙完村裡的事務後,幫襯着,我和弟弟才能順利上完高中,讀完大學。

到我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回家的次數一次比一次少,原先最愛吃母親的手擀面,也不再念叨想吃,也不再纏着母親,問我小時候的許多事情。母親已經明顯感覺到兒女對她的忽視了。也許正是這一次又一次的忽視累計,慢慢地讓她覺得自己成了家裡無關緊要的人。

記得2012年那年,她來鄭州。我當時租住在五龍口的城中村的小屋裡。母親徹夜失眠,坐在客廳的沙發上,默默掉眼淚。我知道她是心疼我,一個人漂泊在外的日子。可我那時候并不覺得苦,反而對未來充滿信心,對自己的小日子也很滿足。我安慰她:“你年輕時也有同樣的經曆,每個年輕人都要經曆吃苦的過程,然後才能心安理得、腳踏實地,加倍努力選擇到達幸福的路途。”

母親抱着我痛哭,我不明白年輕時她受了那麼多苦,她都沒有哭;看到我居住的環境隻是差了一點,她卻傷心痛哭?!第二天,等我下班回到家,母親買了新的布,堆在裡屋。吃完飯,看了會電視,我就睡了。淩晨四點多醒來,母親小屋裡的燈亮着,我走進去,見她一針一線正在縫制。

我叫一聲:“媽媽。”

她不擡頭,頭反而低了一下,扭過頭去。

我坐在她身旁,低頭看着她。她淚水漣漣,原來她竟一夜未睡。

我眼淚止不住的往外湧,母親擡頭強忍着淚水道:“你那個被套不是純棉的,我給你手縫一個,蓋着舒服。還有明天你帶我去買點棉花,我給你手縫個小褥子,晚上你鋪着舒服點。”

那幾天,我下班就往家奔赴。第一次體會到了小時候放學回家奔赴的喜悅。我沒有執拗,帶着母親去了紡織大世界,買了母親喜歡的花樣,讓母親為我精心縫制。為了讓她多住些時日,我從朋友那借來了縫紉機,我幫她穿針引線,娘倆有說有笑,那是自我從上大學以後,我們倆相處得一段美好的時光。

或許是母親心有餘力不足的“虧欠”,那時候母親天天變着花樣給我做各種好吃的,每天聽到大門一響,母親就推開門朝着擺手道:“快上來,飯都快做好了,我掐着點,等你進門就下面條。”

2016年,我在鄭州買了房子。當我搬進新家時,我給母親買了車票,母親高高興興地來了。參觀卧室、廚房、客廳,她站在高樓上向下看,笑得像個孩子。我知道,母親定時想起了當年我住的小破屋,與此對比,欣喜不已。

2021年7月正好暑假,我給單位請了長假,帶上孩子回老家。母親說想去青海西甯的鳳凰山。然後,我們三個人就出發了,我帶她去了茶卡鹽湖看天人之鏡、青海湖、去塔爾寺轉塔,走了好幾天,也沒找到鳳凰山。母親有點遺憾,又怕惹我不高興,就自說自話安撫我:“鳳凰山沒去成,拜了大佛、看了湖、效果也達到了,還超出了料想許多呢,知足了。”

她就是這樣一個人,時時刻刻替人着想,還能平衡其中的關系。任何事情但凡到了她這裡,她總是能三言兩語變通。為了讓母親高興,我說重新去個古鎮,也好看看當地的風土人情。母親連連稱好。結果,歪打正着,坐車到半路,就看見了鳳凰山偌大的風景區。

我趕忙讓司機停車,招呼母親下車,我負責看管行李,讓母親帶着孩子一起去山上的景區。

下山的時候,大門就要鎖了。我打電話才發現母親的手機在包裡,看到夢寐以求的“鳳凰山”光顧着高興,其他都忘了。

我四處打聽,問下山的遊客:“有沒有看見一位老太太和一個女童?”

焦急半天,直到六點大門準時落鎖,她倆還沒有出來。

我去找景區工作人員說明情況,值班室沒人。正着急不知如何是好,母親和孩子說說笑笑從裡面出來了。

我親眼看見落鎖,她倆怎麼就出來了?

“媽媽,鎖是挂着的,根本沒上鎖。”孩子笑着對我說。

我長長呼一口氣。無奈對着她倆,又好氣又好笑。

孩子繪聲繪色給我描述山上的美妙。

母親說這是“九龍朝鳳”聖地,我也該去朝拜。可惜,我沒進去。

然後說起民間有西王聖母、九天玄女、軒轅皇帝的故事和傳說。

後來,我百度才知道,“鳳凰山,是東方大戰神元祖九天玄女(女娲)的道場,該山神似一隻巨大的鳳凰,似展翅欲飛,昔日綠樹蔭濃,鳥語花象,是昆侖山之龍門風阙,上通璇玑,地脈旺暢,故為天地之根紐,是所有龍鳳傳人心系神往的聖地。”

母親是個智慧的人,她知道和懂得的,永遠比我多。

2021年下半年,是我工作生涯中最忙碌的一年。

那半年,原先一周一次給母親的電話,改為半月一次。

國慶節的時候,母親主動給我打電話。我說了句:“在開會”。

母親匆匆挂斷電話,像個做錯事的孩子一樣。在微信裡,學着回一個可憐兮兮的表情,給我。誰知道那麼簡單的一個表情符号,是問了我老爹好久,才摸索着發出來的。

十一月的一天,我打過一次電話,母親沒有接。

十二月的一天,我打電話,母親回我一句:“你們都不要管我了,我要專心考慮自己的事情了。”

到十二月十五日,我跟愛人帶着婆婆和孩子回老家。莫名其妙地把屋裡亂七八糟的東西全部清理了一遍,該扔的都扔掉。

第二天去縣城買了點新家具,然後歡歡喜喜給母親打電話,我想要告訴她,女兒在一點點經營自己的生活,小日子按照當初我對她的允諾一樣,越過越好了。

電話打了好久,最後是父親接的,說母親睡了。

第三天中午十二月十七日,我心神不甯。把屋裡和小院子打掃幹淨,準備回鄭州,接到了父親的電話。父親說,母親沒了。

我以為自己聽錯了,讓父親再說一遍。父親說了好幾遍,我卻笑了。冥冥之中,我好像早就收到了母親給我的訊息。

她要去了,等一切安頓好,她就放心地走了。這句話她對我說過很多次了。這次,是真的。可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想起我有半個月的時間,半夜總莫名的肚子疼、後背疼、心口疼。莫非,一切都是征兆......頓時,我淚流了出來。孩子也在車裡哇哇大哭。

我和愛人驅車一千多公裡趕到家裡時,母親安詳地睡着了。可我分明感覺到,那具軀體不是我的母親,隻是一具肉體,母親的魂靈早已經飛走了。那天是冬至,人間在唱誦團圓的餃子,而我在感受剝離的撕裂。我的人生升騰起一份清冽,又有灼熱在胸口盤踞。來不及的擁抱,未說出的道别。我用不可戰勝的念力,我有無比強悍的身骨,我一遍遍安撫自己,我跪在母親的身旁,我知道她最舍不得的是我。而我離家遠行未至,讓她帶上畢生的思念的痛,一起離開了。

我吃了母親烹制的那麼多的美味,我最愛冬至那一餐。我站在爐前,火爐紅彤彤,外面雪紛飛,鍋裡熱香滿溢。母親拿碗,盛出來,牛肉小粒,方塊、三角、長條、長短不一的面條,配着扁豆、蠶豆、土豆各類原香,一起滿足了肚裡的饞蟲,豐盈了空白的胃。那是隻有母親才能做出的佳味啊,而我最愛的這一餐,竟然成了留在我心口一生的傷悲,讓曾經豐盈過的滿足,突然味苦至極。

整晚,我都在不可企及的夢裡飄蕩。在故鄉歲月耕犁分明的地界,那裡的一些皺紋從不喊疼。每天她早出晚歸,忙裡忙外。我在很小的時候,曾一次次問她:“生活這麼苦,為何她不嫌累”。她總平靜的笑着,流露出淡然的微笑,望向半空,最後望向我,滿眼愛意。

我從夢裡醒來,走進自己忙碌于生活的柴米,我才知道人們都在大美的自然潛行,擡頭的前方,有歲月的造詣,有親情的升華,而身旁陪伴的子女和父母親人,流露出的是經曆歲月的風景、視野、胸懷,最後守着淡泊與平靜。

我知道,有些過去,終究要過去,而有些記憶,終将駐紮在永遠的心底。記憶中的溫馨時光,仍舊在記憶裡,我相信隻是我眼前的疊嶂阻隔了你,而輕快的恣意飛翔,仍舊可以在任何世界歡喜。母親,我相信,你已經叩開晨晖,在遼闊中醒來;而我漸暖,複活。我也會随着春熙,吞吐淡淡的憂傷,湧動泓泉,用漫天星空守護我的城。

此刻,我搜腸刮肚想用一句,描述我們此生最美好的相遇——我就想起了你留給我舌尖上“美味”,讓留駐很長時間的味蕾,帶着原初美好的光,一直伴随我的人生旅途,讓我安心滿足,并長久地享用着生命中關于母女相伴的美好味道......

那味道是“時常鼓勵,不要放棄”;那味道“獨立自主,做好自己”;那味道是“堅定追求,一直努力”;那味道是“将心比心,學會周全”;那味道是“灰煙火色,熱氣騰騰”......

那味道讓我學會獨立,懂得知足,知道一個女人一旦學會了用母性的包容,就擁有了無限的寬懷。

母親常說:“人勤不受窮,人活着不怕窮,就怕懶。”

母親還說:“一息尚存,就拼。所以我名字諧音,其實該是—力拼。”

母親還說:“一生磊落,向着光明的路途,勇敢大步,向前走。”

母親,你留給我的所有的一切,我都記在心裡。

我行經的路途,隻有用心細嗅,處處都有你的味道。

4839

王欣,筆名(水雲魅影/ 若水飄) 别稱,小九,籍貫甘肅武威,現居河南鄭州。純心寫字,見心見人見萬象。

寫于2023年5月19日

《母親的味道》對于作者來說,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更是一種後知後覺的慶幸,雖然母親離開了,但母親的味道,早已串聯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由此而釋然了母親未及留下片言隻語的痛苦,而帶着母親獨有的味道,踏實地走入未來的日子中,去領悟、去感恩。作者細數記憶中的母親,母親的一言一行中,飽含着對子女家人的深愛,這無疑是一盞溫暖的指路明燈,照亮作者成長的路。尤其在一些人生的重要節點,母親總能因勢利導地說出看似普通,卻含有大格局的充滿哲意的話語,一步一步牽着作者的手,讓她的生活變得更好,看着作者走向更遠更好的遠方,母親所能做的,就是盡己之力,讓作者放心,直至在她以為安排好所有的一切後,猝然離去。作者在收尾處書寫到:母親,你留給我的所有的一切,我都記在心裡。母親給予作者的所有味道,浸潤到作者的所有生活中,也通過文字分享給讀者,使得我們雖素昧平生,卻被這母女親情感動,被作者用暖意的文字呈現出母親的味道所吸引,尤其在這中秋月圓夜。暖情佳作,流年欣賞并傾情推薦!【文友:平淡是真】

人們越是用“母親的味道”神化家裡的飯菜,母親就越是要辛苦操勞。那些擅長廚藝的母親将會有更多事要做,否則内心會充滿自責。我每回到重慶老家時,母親還是會為我做一桌子菜。螃蟹湯、煎排骨、炒章魚……每一頓都是我最愛吃的菜。我的胃甚至找不到機會休息,而我稱之為母親的“完全飼養”心裡總是暖暖的。讀老師文章語言樸實,字裡行間充滿了感人至深的意境,巧妙的文筆又讓文章時不時充滿幽默氛圍。文章體現了對家的看重,也含有父母為子女無條件付出的精神,具備及其強烈的人文關懷。【文友:素心若雪】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