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日報網

黨員幹部要做好“民之表”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布時間:2024-04-15
分享到:

“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這是北宋名臣包拯的奏疏《乞不用贓吏疏》中的名言,意思是說:官吏清廉,是老百姓心目中的“表率”;貪官污吏,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盜賊”。表率,就是好形象,就是勤政為民的“好官”“好人”;盜賊,就是壞印象,就是害國殃民的“貪官”“壞人”。

包拯認為,官吏清廉與否,既關系到整肅吏治,也關系到整個社會風氣。事實證明,政風關乎社風,影響民風。當前,作為黨員幹部特别是領導幹部,應該以廉為“鏡”常照己、以廉為“水”常 “洗臉”,當好“清廉者”、做好“民之表”。

要在實心為民中唱響“廉聲”。 包拯在《乞不用贓吏疏》中開宗明義指出“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将“民之表”與“民之賊”相對比,凸顯了廉潔意識、民本理念,這也是包拯廉政思想的内涵所在。回溯曆史,觀照現實,我們黨從小到大、由弱及強,初心不改、實心為民的“強音”,清正廉潔、勤政為民的“廉聲”,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黨員幹部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的骨幹分子、中堅力量,要學習和汲取包拯的“廉政思想”,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内涵要義,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家國情懷、民生情愫,把廉潔作為勤政為民、幹事創業的最基本的道德操守、原則底線,廉潔從事、幹淨幹事,在群衆中樹立為民務實清廉、忠誠幹淨擔當的“高大”形象。

要在重拳懲腐中樹立“廉威”。重典治亂,猛藥治疴。對待腐敗行為必須出重拳、用重典、下猛藥。“公生明,廉生威。”隻有清廉“加身”,才能一身正氣,樹立威嚴、威信。要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強化不敢腐的震懾,對待違反紀律規矩、觸犯黨紀國法者堅決“亮劍”;紮牢不能腐的籠子,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發揮好制度的剛性約束作用、規範引導作用,防患于未然;增強不想腐的自覺,通過黨性教育、警示教育、法規教育、案例教育等,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自覺做到廉潔自律、廉潔用權、廉潔齊家。包拯說“政失于寬,而弊于姑息”,法令執行不嚴不僅不能懲貪治惡,還會滋長不正之風,損害法令權威。“雖有重律,僅同空文,貪猥之徒,殊無忌憚”。要整治腐敗之風,必須“以法律提衡天下”,做到法令暢通,紀律嚴明,讓制度“長牙”、紀律“帶電”,如此幹部才能得到更好教化,以廉樹威,以廉促治,事業才能得到更好發展。

要在公正選人中高擎“廉明”。廉以養德,德以修身。廉潔自律是黨員幹部重要的“政德”。治貪反腐、正風肅紀,需要依靠嚴紀峻法,也需要選好人、用好人,堅持選德善德廉之人。在《乞不用贓吏疏》中,包拯堅持把選人用人與懲治貪腐融為一體,暢言“臣僚犯贓抵罪,不從輕貸,縱遇大赦,更不錄用”,不僅要對貪腐者以嚴懲,即使“天下大赦”,也不再提拔重用,阻斷其重新入仕為官的可能。這就将廉德品質直接跟仕途發展挂鈎,從選人環節斷絕了“贓濫者”再度從政的幻想,降低了政風被二次污染的可能。我們在選人用人上學習借鑒包拯的知人善用、擇德而用的用人思想,高擎廉明之鏡,公開公正選人,切實将那些真心為民、真正幹事、真才實德,群衆公認的“優秀者”選拔出來、推薦上來、使用起來,以良好的選人用人之風,推動政治生态不斷改善、幹事氛圍愈加濃厚、發展動能加快提速。【陳常國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市園林環衛集團紀委】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