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不久前,一條關于“#專升本是專科生的最優選擇嗎#”的讨論沖上了微博熱搜榜榜首。
據麥可思中國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屆本科、高職畢業生平均月收入分别為5833 元、4505元,月薪差值超過了1300 元。
來自現實的殘酷,再次引爆了大學生群體的學曆焦慮,在我國「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的學曆階梯中,專科生畢業後的就業空間有限,甚至要被迫接受更為狹窄的人生選項。
于是,通過專升本考試,提升學曆,成為越來越多專科生的共同選擇。
以山東省為例,根據山東省招生考試院所公布的報考數據,從2018 年到2022 年的5 年間,全省專升本考試報考人數暴漲9.5 萬人,漲幅高達124.89%,錄取率也在波動中上漲。
專升本培訓也由此成為新的教育熱門賽道,吸引了衆多培訓機構入局。其中,既有綜合性教培機構,也不乏新生力量。
山東作為教育大省,從招生計劃到報考人數,都體現出山東專升本考試的競争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而專升本教培行業同樣存在着激烈的競争,培訓機構出現“一超多強”的态勢。所以我們将山東作為專升本考前培訓的研究樣本,以期窺見專升本培訓賽道業态。
上文提到的“一超多強”的行業業态中的“一超”無法忽視,它是總部位于濟南的智博教育。
據了解,智博教育成立于2009 年,在短短的13 年裡,便從一衆專升本教培機構中迅速脫穎而出,成為山東專升本行業内唯一擁有“T0”級身份的機構,僅2022年一年,智博教育就有兩萬多名學員被本科招生院校錄取,其中公辦招生院校錄取人數占山東省公辦院校招生計劃比例超三分之一。
一所隻在山東省内做單一領域培訓的機構,為什麼能夠在13年裡實現如此規模?憑借什麼能力讓學生的培訓成績遙遙領先?帶着這樣的疑問,我們以智博教育的内部教學體系和管理模式為研究對象,進行了深度的調查與研究。
01、如何「挖寶」金牌名師
在教培行業的競争中,機構制勝法寶便是「招牌名師」,可以說學生成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資力量。對智博教育而言這一點也不例外。據智博教育校長王光修介紹,智博教育在挖掘和培育優秀師資方面一直堅持着三個原則。
第一,不遺餘力地尋訪名師。
在全國範圍内搜索、尋找名師,依據“教學能力強+師德品德好+學生認可度高”的嚴苛标準進行篩選,不斷引進最能幫助學生提升成績的老師。諸如楊佳奇與宋浩,這些已在網上坐擁百萬甚至千萬粉絲的名師,亦入駐智博教育進行授課。
第二,堅持大浪淘沙般的考核機制。
通過日常考核和學生評價等方式,淘汰掉學生滿意度低、提升學生成績不明顯的老師,如果同科目内有更優秀的老師出現,那麼本科目内的主講名師也仍有被淘汰的風險,這也變相督促每位主講名師不斷精進業務技能,幫助學生更高效地提升成績。
在智博教育成立的13年間,有名師經過了時間和學生的檢驗,始終站在講台上;也有不少老師被相繼淘汰,這樣的流動機制對老師而言或許殘酷,但卻嚴格保證了提供給學生的師資質量。
第三,依靠雙師教學打通課堂内外。
為了彌補名師資源稀缺的問題,智博教育在專升本領域創造性提出了“雙師教學”的模式,所有科目均配備助教老師,以名師教學+助教答疑的方式,讓學生在課上與課下都能得到專業且全面的學習指導。
線上期次的學生也同樣配備專職線上助教,與線下助教進行了細化的職能區分,以最大程度适應線上學習的特點和需要。
在強調全面性和專業性的同時,智博教育還對助教的答疑時效做出了嚴格的及時性要求——所有問題均需在規定時效内予以解決,力求給予學生及時的答疑服務。
02、他們說,學習要從「細節」抓
在智博教育各校區參觀時,校園裡四處都有人在學習。操場、教室、樹林......目光所及之處,都是苦讀的學子。對于任何一所學校或培訓機構來說,這樣的學習氛圍不是短時間可以形成的,這一點上,我們了解到智博教育從細節入手做了諸多舉措。
以考代學,成績要從「細處」抓。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這是在任何階段的學習中都适用的「定理」,考試不僅能夠讓老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向學生反映出當前考點的掌握程度。
基于此,智博教育以專升本考試為目标,采用了「周測—雙周測—月考—大型模考」的常态化多層級高頻次考試制度,以考代學,快速考察,快速反映,以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在培訓學習過程中,安排了大小考試共計11 次。
此外,考試的常态化将更有助于學生建立平穩的應試心态,在面對最終專升本考試時做到穩定發揮。
營造适宜的學習氛圍,氛圍要從「細處」造。
走在智博校園裡,還會發現校園裡的各處布置了不少巧思的學習要素:食堂餐桌上鋪滿了各科知識點,宿舍牆面上張貼了提醒學生早點休息、夜晚減少喧嘩的幽默标語,夜晚的校園内路面還有從燈上投影的勵志話語。可以說真正做到了生活即學習,身處這樣濃厚的氛圍中,學習也會成為學生潛移默化的習慣。
同時“存量競争”也激發了學生的自覺性。在招生計劃數遠小于報考人數的情況下,專升本考試可以視為“存量競争”,唯一能決定考生能否順利升入本科的因素,便是最終的分數。在所有人擁有同樣的優秀師資和學習條件的情況下,每位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便成為了重要的影響因素。
因此,學生與學生,既是為同一目标前進的戰友,同時也存在着殘酷的競争關系。所有學生時刻都有着被“擠下橋”的危機感,這樣的壓力也會裹挾着學生加入“競争”的隊列當中。
03、從0到1,一本原創資料的誕生
能否進行教材及教研資料的自主編撰,是評判一個機構實力和專業度的重要标準之一。在這方面,智博教育也已經走在了行業的前列。從售賣教輔資料起家的王校長深知擁有原創教材資料的重要性,因此在這一方面投入了令人難以想象的精力。
雖然内部發放的資料無需出版,但在流程環節上仍按照正式出版物編訂流程執行。教研組從接到學員、主講老師、助教團隊的需求後,便開始組織教研人員針對考點強化方向進行教材資料編寫,再通過審核、校稿、印刷,最後才會發放到學生手中。
從首次投入使用算起,連王校長也數不清這套資料更新了多少次。在網絡上,很多同學都毫不吝啬地誇獎資料的實用性。聊到資料為什麼能得到如此好評時,智博教育教務蔣老師總結了三個字:「剛剛好」。
難度剛剛好
“編寫習題資料最難的就是把控題目難度,”蔣老師坦言,“習題冊裡要有幫助學生掌握公式基礎運用、建立信心的基礎題,也要有涉及公式變形和化用,能夠讓學生能力提升的高難題,這兩者之間還要有能讓學生平穩過渡的進階題。這些題目都會略高于當前學生能夠掌握的難度,讓學生在面對正式考試時遊刃有餘。”
為了實現對題目難度的精準掌握,教研組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大量分析學生學習數據,并與主講老師和助教老師們進行高頻溝通,動态了解當前學生的知識薄弱點,把握當下最适合學生當前學習情況的難度。
數量剛剛好
資料太多會讓學生無從下手,而資料太少又無法做到重、難知識點全面覆蓋。針對這一點,教研組老師們既要做“加法”,把可能會考到的每個知識點都填充進資料裡面,做到不留知識盲區,還要會做“減法”,以“字”為單位一遍遍精簡,确保留下的所有内容都能精準把握考試考察方向的考點。
進度剛剛好
從智博的第一位學員開始學習,到這一屆學員們成功上岸,教研組總是處在忙碌而緊張的工作氛圍中。
所有的資料都需要根據曆年大綱的變化和學員的學習進度,進行調整、重新編撰,以期能夠對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态,進行針對化訓練和系統性強化。
04、學生隻需要學習,其他的事情全部交給學校
專升本考試對于專科生來講,相當于人生中第二次“高考”,難免會出現心理焦慮狀态。為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智博教育在每個校區都設立了專業的心理咨詢中心,堅持開展日常心理咨詢與輔導。心理咨詢師全天候待機,等待學生前來咨詢問題,幫助學生釋放心理壓力。
智博教育校長王光修、各分校區校長以及各科主講老師都在微博建立了賬号,并保持活躍在線狀态。學生無論遇到學習還是生活上的困擾,都随時可以通過微博向校長及老師傾訴,校長和老師們也都會為學生解惑纾困,解決問題。這一方式極大地拉近了學生與老師的關系,也讓學生的困擾能夠得到更快解決。
除此之外,學生在生活上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班主任或内部線上投訴通道進行反饋,學校要求嚴格規定,問題要在4 小時内響應并處理,保證對學生提出的反饋與建議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
這種專屬通道-高效處理投訴反饋問題的模式極大地幫助學生解決了他們生活上遇到的困難,讓學生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将精力全都集中在學習上,盡可能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結語
為學生提供最優的師資力量,提供便利的學習與生活條件,解決學生的後顧之憂,讓每位學生都能把精力放在學習與成績提升上,這是智博教育成功的秘訣。也正因十幾年裡專注于專升本賽道,智博教育才能深耕到其他機構難以企及的深度。
專升本培訓賽道長期以來被主流市場所忽視,但随着國家擴招政策紅利以及專科生就業困難問題雙重促進下,這一賽道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根據相關行業研究機構數據顯示,到2022 年專升本培訓市場規模預計将達到150 億元,
專升本考試本身帶有極強的地區屬性,全國各省份之間在招生政策、考試要求以及報考熱度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異,這也導緻類似于智博教育等區域性培訓機構雖在本省内占據絕對優勢,卻難以将培訓業務快速輻射至全國。
本文中所提供的智博教育的成功因素,僅為大量正在加碼專升本賽道的培訓機構提供參考。願未來,能夠湧現出更多像智博教育一樣,站在學生角度,立足學生成績的學校和教培機構,為考生提供更加優質多樣的服務,也為中國教育市場的優質發展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王新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