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小傳】彭方計,現為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國家畫院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書法)、全國書畫藝術委員會副主席、國禮書法家、紅旗飄飄書畫院理事、水墨丹青書畫院會員、紅旗飄飄書畫院大同分院執行院長、北京創文書畫院院長。
2011年紀念辛亥革命書畫展榮獲銀獎,2013年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書畫展獲一等獎,2014年紀念紅軍長征78周年書畫作品展獲金獎,2016年經文化部藝術人才中心藝術人才庫專家評委審定“文化精英”,2016年紀念陳毅同志誕辰115周年書畫展獲一等獎,2016年大愛中國慈善公益國際書畫展被評為慈善大使,2017年紅旗飄飄書畫院舉辦《中國書畫名家》精品挂曆入選,2017年慶祝十九大書畫展榮獲特等獎,2018年紀念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誕辰125周年大型書畫展被評為金獎,2018年紀念周恩來總理誕辰120周年全國書畫展一等獎,2019年在河北農業大學舉辦愛心助學公益活中被授予愛心大使,2021年中共中央黨校歌唱祖國紀念毛澤東主席誕辰128周年書法國粹活動榮獲一等獎。
毫無疑問,書法是一門藝術,也更是一種功夫。寫好書法沒有捷徑,就像推着石碾上山,不進則退;如果間斷一兩個月,再拿起筆時能感覺到千般的不順手萬般的不如意。
史學界公認的中國最早的文字,是距今3600多年的甲骨文,被稱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并有完整體系的一種成熟文字。中國古代漢字作為書寫符号系統,主要包括原始古漢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及古隸書等。筆者主要寫小篆,在小篆書體方面略有研究。
在筆者看來,篆書堪稱古代中國最完整且最成熟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有美感的文字之一。但篆書屬于看上去真美寫起來真難,不像是楷書、隸書、行草書,很難形成自己的書體。小篆講究上緊下松,左右對稱,中鋒用筆。筆者經過多年的努力,反複琢磨,形成了自己的小篆書體,不禁感慨:成功取決于對事業的執着!
本人的代表作品有《心經》《吉祥經》《金剛經》《道德經》《素書》《藥師經》《大學》《彭祖經》《三字經》《千字文》《六祖壇經》《嶽陽樓記》《桃花源記》《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出師表》《陋室銘》《戒子書》《寒窯賦》,百福圖、百壽圖及各姓氏家訓等。
因常年不懈的書寫,筆者形成了“鐵闆背”,從而懂得了“精力”從何而來。“精力”這個詞都不陌生,但真正付出“精力”的人才能品得個中滋味。作品在多次活動中基本都是頭等獎項,這是對筆者付出的肯定,也堅定了自己前進的步伐。
書法是傳播正能量的一個載體,也是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一個窗口,餘生必将更加努力地去創作好每一幅作品。(彭方計)